孚能科技王瑀:從“有”到“好” 動力電池如何備戰“下半場”

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博士表示,汽車動力電池已經過了從無到有的階段,下一階段就是動力電池如何從“有”到“好”。孚能科技將借助SPS大軟包方案的全面創新優勢,實現動力電池從“有”到“好”,進一步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及“雙碳”目標的實現。

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博士

“汽車動力電池已經過了從無到有的階段,下一階段就是動力電池如何從“有”到“好”。孚能科技將借助SPS大軟包方案的全面創新優勢,實現動力電池從“有”到“好”,進一步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及“雙碳”目標的實現”

——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博士

近日,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博士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88萬輛,同比增長90%,純電動汽車銷量已經達到536萬輛,同比增長了80%,2022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1310萬輛,占比達到了4.1%,很快將會進入到5%這個門檻,也就是說,電動汽車已經進入到成熟期。2023年預計可以達到90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30%。

電動汽車從“有”到“好”

道阻且長,尚需奮進!

當前,電動汽車離“好”還有一定差距。

首先,真實續航里程低。由于汽車能裝的電量有限,電池能量密度不夠高,加之為了降本,近幾年行業很多企業從三元轉向了能量密度更低的磷酸鐵鋰;另一方面是車的能耗高,大部分汽車能耗10-20kWh/100km,緊湊型轎車大約是15-18kWh/100km,緊湊型SUV大概是16-20kWh/100km,市面上NEDC 500公里的車型,普遍帶電量60度電左右,按照上述能耗測算,實際續航只有350-400公里,冬天則更低,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只剩50-60%的續航里程。

其次是充電慢,充電時間太長。大部分車快充40分鐘充電至70%,慢充則8-9個小時,這種情況已經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最后是原材料價格和資源制約的問題。據測算,電池價格達到100美元/KWh, 電動汽車將大規模普及。但是受限于鈷、鋰金屬資源有限及市場的影響,2018和2022年先后遭遇鈷、鋰金屬的炒作,價格瘋漲10倍左右,全行業包括整車廠和電池廠都受到了很大沖擊。

為實現動力電池從“有”到“好”

明確發展方向

如何從“有”到“好”,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做實續航里程,同步進行材料和產品設計的創新,在體積和容量不變的情況下,實現電池包電量提升25%以上。

第二,消除充電焦慮,解決離子導電和電子導電的問題,降低阻抗,目標是10分鐘充電大于400公里。

第三,降低電池包成本問題,從材料、設計、制造、回收四個方面的綜合創新,做到低于100美元/kWh。

第四,少依賴稀缺資源,開發無鋰和無鈷動力電池。

落實從“有”到“好”  

孚能科技SPS超級軟包解決方案

SPS大軟包方案是從材料到設計,工藝到設備,到回收的系統性集成方案,可直接集成到車輛中。其大軟包電池具有超強的兼容性,可以做到兼容三元、磷酸鐵鋰和鈉離子電池,還可兼容液態、固態電池。

SPS大軟包通過設計的創新,在不改變材料的情況下可將現在80KWh的電池包,提升到100KWh,如果采用三元硅碳體系,可以提高到120KWh。通過提高能量密度,能夠促進輕量化和續航里程的進一步提升,減輕100公斤可提升15%左右的續航里程。

SPS大軟包通過電芯和系統的創新,大幅提升了充放電倍率性能,可根據不同車型的需求設計2C-5C的充電倍率,均可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大于400公里,徹底解決了充電和里程焦慮的問題。

在制造方面,SPS方案做到了PACK成本降低了33%,固定資產、廠房投資及制造費用均可降低50%,成本方面大大減少。

關于鈷、鋰資源,孚能科技已經徹底解決了鈷的制約問題。當前,孚能科技三元材料中鈷含量已經減少到了5%以下,甚至可以把鈷去掉;面對當今鋰的問題,孚能科技同樣邁入了去鋰的進程中。今年,孚能科技第一代160Wh/Kg的鈉電池將實現量產,未來三年,將通過持續的技術迭代,推動鈉電池快速進入產業化。短期內,對于300公里以下續航的經濟車型,提供鈉電方案;對于500公里左右續航需求的實用車型,提供磷酸鐵鋰或磷酸錳鐵鋰的方案;中期方案是全部用鈉電池取代;對中高端車型,提供高性能三元方案。

共建智慧能源社會

呼吁各界同心協力

第一,呼吁整個行業和政府,響應全球雙碳主題,支持和加大鋰鎳鈷的資源普查,確保資源合理、有序的開發利用,為人類和能源可持續發展,減少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阻力。

第二,呼吁政府和學術界能夠加快鈉電池產業鏈的建設及支持下一代鈉電池材料的研發。

第三,建議電池企業作為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的主體,三元電池回收價值比磷酸鐵鋰更高,通過回收及成本控制,可以實現三元成本比磷酸鐵鋰更低,另外還可以誕生很多商業模式,讓更多的車用到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更長,壽命更好的三元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