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路上各自發力 吉利與知豆平靜分手

吉利出售知豆股權的公告一經發出,立即引發了外界的多種猜想。對此,吉利方面在一份《關于知豆電動車股權減持的情況說明》中明確表示:吉利對知豆電動車的未來充滿信心,為了更好地推動知豆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必須安排知豆電動車向有關部門申請獨立公告,保證知豆電動車能夠獨立自主地參與市場競爭。

新能源路上各自發力 吉利與知豆平靜分手

吉利與知豆一年多的短暫合作,將隨著吉利對知豆股權的出售而終止,未來雙方將在新能源路上各辟蹊徑。

6月22日,吉利汽車(00175.HK)發布公告,宣布將通過浙江吉潤和上海華普國潤持有的寧海知豆45%股權中的若干部分出售給第三方投資者;上述收購完成后,第三方投資者將促使一家中國上市公司收購吉利汽車在寧海知豆持有的部分或所有余下股權。也就是說,經歷了兩次對外合作的知豆又到了自立門戶之時。吉利汽車方面表示,此舉是為實現知豆獲得獨立的電動汽車國家公告。

圓滿分手

吉利出售知豆股權的公告一經發出,立即引發了外界的多種猜想。對此,吉利方面在一份《關于知豆電動車股權減持的情況說明》中明確表示:吉利對知豆電動車的未來充滿信心,為了更好地推動知豆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必須安排知豆電動車向有關部門申請獨立公告,保證知豆電動車能夠獨立自主地參與市場競爭。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汽車產業政策要求,已經在冊的整車生產企業不能單獨申請電動汽車公告。由于吉利汽車公司是在冊整車企業,并且是知豆的控股股東,所以知豆的電動車不能單獨申請國家公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吉利汽車愿意部分減持知豆股份。

隨后,知豆創始人鮑文光確認了該說法,“知豆一直致力于謀求公司的長遠發展,倘若沒有獨立的汽車資質,那么不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睋?,在吉利入主知豆的一年多來,一直有外來資本希望能夠進入,作為創始人的鮑文光雖然有心希望能夠自己主導知豆,引進更多外來資本,但這需要吉利讓渡股份。有知情人士透露,趁著申請獨立資質需要吉利放棄單一大股東的機會,鮑文光向李書福進言出讓股份,最初還有些擔心李書福不同意。記者從知豆的工商注冊資料中看到,2015年1月6日成立的寧海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11111萬元,其中鮑文光個人投資額為7275萬元,占比6.55%,其余8個股東均為企業投資。

雖然合作僅短短一年多,但在新能源領域,知豆和吉利應該說都成就了彼此。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知豆收入約33.98億元,利潤約1.03億元,當年累計銷量約為2.53萬輛,成為2015年單車銷量最高的國產純電動乘用車,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吉利實現了2015年整車銷售同比增加32%的好成績。同時,知豆的分時租賃模式也為吉利接下來的新能源戰略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從知豆方面看,吉利汽車為知豆提供了難得的整車生產經驗,并在營銷等方面也從吉利處受益匪淺。

各辟蹊徑

正因為有了此前一年多良好的合作,讓知豆迅速進入風投的視線。對投資者來說,政策利好行業是他們關注的重點,多年的政策推動,使得真正具備實力的新能源車企成為投資界的香餑餑。

作為知豆9位股東之一的金沙江聯合創投相關負責人透露,“知豆目前要引入新的投資者——就像我們金沙江這樣的投資者,到時候吉利汽車在知豆所占股份會被稀釋,而吉利作為上市公司有義務宣布這一變動,但這決不是吉利拋售?!?/p>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最終接下知豆剩余股權的將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據消息稱,知豆希望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中挑選接盤者。如果交易順利,那么資本市場的托舉無疑將為知豆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對于前4個月知豆未生產的原因,知豆方面表示,此前由于國家新能源政策的調整,與不少其他電動汽車公司一樣,知豆遲遲沒有拿到補貼,銷售陷入停滯屬于正常。而隨著各地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落地,知豆也將順利拿到補貼。據悉,在過去的4個月里,知豆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改進工藝、整肅制造、加強管理上面,為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做足準備。經過調整,5月份知豆已經恢復生產,出車1000多輛,6月份將出車3500輛。

從吉利方面看,出售知豆股權的另一個原因是吉利控股將聚焦吉利品牌。繼去年交付外交部50輛博瑞后,6月23日,吉利汽車再次向外交部交付首批20輛帝豪EV作為外事禮賓用車。在交付儀式現場,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吉利控股將專注于吉利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合資新能源汽車業務將會被逐步剝離。

目前,吉利品牌新能源汽車只有帝豪EV,該車于2015年11月上市,2016年3月批量投產。據安聰慧介紹,目前吉利帝豪EV月銷量已從1000輛攀升至1200輛,今年底月銷量將升至2000輛。去年11月18日,吉利汽車在廣州車展前夕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藍色吉利行動”,開啟了吉利汽車新能源發展的新紀元,并表示將加快從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

知豆在新能源路上執著篤定,吉利的新能源版圖也開始勾畫,彼此曾經的借力也許是對“合作”的最好詮釋。